浅谈现场足迹勘验及其在基层一线侦察破案中的作用
作者:毕思特科技 来源:毕思特科技 浏览数:2629 发布时间:2018/6/27 9:36:00
浅谈现场足迹勘验及其在基层一线侦察破案中的作用
在刑事案件现场痕迹物证中,足迹的出现率是相当高的。随着犯罪形势的变化,现场足迹检验在刑事技术侦察破案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虽然,现场遗留的犯罪足迹是千姿百态、千变万化,但只要认真分析研究,就一定能找出影响足迹形变的各种因素和变化规律,正确评断,更好地发挥刑事技术为侦察破案服务的职能作用。笔者就基层一线技术人员如何通过现场足迹勘验来分析案件、侦破案件作一探讨,仅供参考,缪误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1 认定犯罪嫌疑人足迹排除无关人员的足迹
一般来说,案犯的足迹与犯罪过程是一致的。足迹的新旧程度应与发案时间相吻合;形成足迹的物质与犯罪活动有关。同时,又反映出案犯的心理状态。因而,在现场出入口的窗台、院墙、床上、板凳上的残缺足迹;在房后、窗下和墙角等平时无人到的地方留下蹑足、踮足、时走时停、时快时慢等不规律的足迹,血足迹、伪装足迹、中心现场上反映作案过程的足迹、与现场上其它犯罪痕迹构成有机联系的足迹,都是案犯足迹。
在犯罪现场上,足迹可能很多,这就需要排除无关人员的足迹。 现场的条件千变万化,现场足迹有时是非常杂乱的,鞋种不一、大小不一、先后层次不一,必须通过甄别到过现场的人的足迹,逐个排除无关者,最后找出案犯足迹。这项工作是利用足迹破案的第一步,可以为分析判断案件提供依据,为搜集嫌疑人足迹样本明确范围,提高足迹鉴定工作的效率,以利快速侦破。
在必要时,也可以采用足迹比对,排除无关人员的足迹。
2 分析事件或案件性质
刑事案件的侦察工作,首先要解决发生的事件是否构成犯罪,是否需要立案侦查。若在命案现场上,除了死者的足迹外,还有其他足迹,并且这些足迹与尸体、血液等存在必然的联系,结合致命手段等,可以提出他杀的线索。
3 分析作案条件
时间、地点、人数等是构成作案的必要条件,根据足迹的种类和分布,结合具体自然环境的特点和足迹变化的情况等,往往可以提供有关情况。
3.1推断作案时间
任何案件发生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对不具备作案时间的嫌疑人,可大胆否定。
用足迹推断作案时间,主要根据现场足迹自身反映出的情况,如新鲜程度、形成条件、物质粗细、干湿、厚薄等变化情况,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季节气候等,并参考有关反映,进行综合分析。
一般来讲,雨前的足迹模糊不清(如果下小雨足迹上则有许多小麻点),雨中留的是泥水足迹,雨后留下的足迹清晰立体;刚踩过的花草折断部位有水分,经太阳晒过之后就会干枯。夏秋季节,因白天风吹日晒,地面水分蒸发,湿度较小;前半夜留下的足迹,往往将泥块踏碎,足迹较平整,且常有昆虫爬动的印痕;后半夜留下的足迹,因下露水和地面反润,地面较潮湿,足踩后,往往将泥块踏成片状,甚至把泥粘走,足迹表面不平整,很少有昆虫爬动痕迹。
3.2判断作案人数
从足迹的数量、形状、花纹、长短、磨损等方面考虑,推断作案人数是容易断定的。但要考虑到案犯有的望风,狡猾的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时往往搞些伪装,有的一个人换穿几种鞋,使你错定为几个人作案;有的穿差拌鞋左右脚各不相同,粗心人容易错定为两个人作案,还有的几个案犯专门准备了同一种类、同样大小的鞋作案。对案犯人数判断的意义,在于确定是单人作案,还是多人结伙或集团作案。
3.3判断作案过程
作案过程,是案件形成的总概括。判断出案犯在现场的活动过程,对于正确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以及甄别案犯的口供真伪,都具有重要意义。
俗话说:“人要动,足先行”,足迹能反映出案犯的作案过程。如翻院墙入内,在墙上有攀登足迹;踢门入室,门上有案犯的足迹。根据足迹的方向、形态、数量及分布位置,结合足迹旁的其它痕迹、物品变动情况,以及被害人、被害目标的位置、伤害等情况全面考虑,可判明案犯实施犯罪的经过。
来去路线和进出口明显的,可以此为起点,按照作案的一般顺序去分析,这样不易搞乱。如果是室内现场的平面足迹,还可根据足迹颜色的深浅、所带灰尘的多少去判定。因为足迹从室外带进的部分灰尘,随着足迹的不断行走,灰尘也就越来越少,足迹的颜色也就会越来越浅。当然,还要注意足迹的重叠痕迹,被压在下面的在先,而压在上面的在后。
在下雨或雨后发生的案件中,室内现场常常可找到泥水足迹。只要判断出泥水足迹的前进方向。就能判断出案犯的作案过程。在平面的泥水足迹上,泥浆的堆积方向应和人的前进方向相同,即泥浆的边缘与承痕体表面呈明显的突起(界线较分明)的一端,为人的前进方向,泥浆或泥块边缘界线不明显,呈逐渐减薄状(常延至条纹印痕中)的一端,为人的前进的反方向。人朝前走时,足后跟先离开地面,鞋印条纹附着的泥水与鞋底有一定的粘附力,因此会随着后跟的抬起而被带向条纹的前缘,泥浆的堆集朝向鞋尖;人若倒退走,鞋与地面脱离时向后的力可将鞋底上的泥水甩向条纹的后缘,泥浆的堆积方向朝向后跟。
3.4推断案犯与被害人的关系
由于心理及习惯的原因,两人在行走过程中,前后顺序、左右并行、时快时慢、停留等情况,一般两人熟悉。这一点对侦破案件非常重要。
3.5分析经济状况
人的穿着与经济状况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穿比较昂贵的皮鞋,则多说明此人经济状况较好,多数系年龄较轻的人所为。而穿较破旧的皮鞋、普通的解放鞋、布鞋等,则多说明条件较差,或年龄偏大的人所为。
4 排除嫌疑人
有些案件有不少嫌疑人,几个甚至十几个。这些会有两种情况,一是案犯就在嫌疑人之中;二是嫌疑人以外的其他人。第一种情况,可利用现场上发现的足迹,逐一比对,相同的是案犯,其余的嫌疑人可当场排除。第二种情况,经鉴定嫌疑人中没有现场发现的足迹特征,侦察人员应另辟破案途径。用比对足迹排除嫌疑人,既节省时间,又少走弯路。
5 串并案件,为破案提供依据
总的来说,在现场勘查过程中,足迹要比手印容易发现,而且足迹的类型、花纹、磨损程度等形态特征也较手印易于当场甄别,为此,也就给案件的串并提供了较好的痕迹条件。利用足迹串并案件主要是研究各个现场上的足迹所反映出的具体情况是否相符,再结合作案手段等进行分析。
总之,足迹检验是一门新兴的应用科学,内容博大精深,现场足迹在刑事技术侦察破案中的作用还有很多:推断案犯性别、身高、胖瘦、年龄等自然条件;特殊行走姿势;特殊职业及为警犬追踪的嗅源等。因此,我们基层技术人员要重视现场勘查,确立刑事技术是侦察破案 “第一生产力” 的信念。综合利用其它痕迹物证,充分发挥足迹的证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