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起服用阿米替林自杀案的体内代谢物新分析方法探索
作者:毕思特科技 来源:毕思特科技 浏览数:874 发布时间:2018-7-10 10:05:43
对一起服用阿米替林自杀案的体内代谢物新分析方法探索
1、引言
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对一起发生在成都市金牛区XX小区内的一名十四岁女孩苏XX服用阿米替林中毒死亡案的检材进行分析化验,该案是在经过法医对尸体进行了全面解剖,进行病理检验后没有发现其致死原因的条件下,理化工作人员从广泛的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简化了以前此类检验的繁琐程序,以在遇到类似的实际问题时,能够快速准确的得出结果,
阿米替林作为一种三环类的抗抑郁药,这种药物在三环类药物中它的镇静作用最强,又较容易得到,因而阿米替林在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中毒中较其它三环类抗抑郁药常见。
阿米替林药物具有碱性,药用大多为其盐酸盐。盐酸阿米替林化学名为:N,N-二甲基-3-[10,11]-二氢-5H-二苯并[a,d]环庚三烯-5-亚基]-1-丙胺盐酸盐,为无色或白色、类白色粉末,无臭或几乎无臭,味苦,有灼热感,随后有麻木感, 该药品主要以盐酸阿米替林片的形式在市面上出售,外包有糖衣,除去糖衣后显白色,规格为25mg。该药不得与单胺氧化酶抑制药合用,有严重心脏病、青光眼及排尿困难患者禁用。
2、实验部分
2.1仪器和设备
旋涡混合器XW-80A、离心沉淀机80-1、电热恒温水浴锅、HP GC6890/MS5973。
2.2主要试剂
三氯甲烷、乙醚、无水碳酸钠(均为分析纯),α-萘胺,乙酰苯胺。
2.3检材的处理
取死者苏XX的胃、肝组织各20g,捣成匀浆后分别装入洗净的三角烧瓶内,加入少量的α-萘胺、乙酰苯胺对其进行碱化,用三氯甲烷:乙醚(1:1)提取,提取液用酸反提,反提液中加碱使其成碱性,再用少量有机溶剂提取,提取液于60℃水浴中浓缩1μl备检。
2.4仪器条件
GC/MS条件
色谱柱:弹性石英柱(Ф0.25×25m)
载 气:氦气(流量25ml/min,压力12pal)
柱 温:程序升温150℃—10min—280℃,平衡4min;
进样口温度:280℃,出口温度:300℃
分流比:1:20
进样量:1μl
2.5实验方法
取2.3的备检液1μl进样。
2.6实验结果
胃和肝组织的色质谱图,我们可以看出分别在8.304min、8.547min出现的色谱峰,离子峰为42、58、91、115、189、202、215,这些峰均为阿米替林的特征离子峰,并且这两个峰的峰高和峰面积大,阿米替林在胃和肝组织中的含量很大,从而可以判断出该死者是在服用了超过致死量的阿米替林后死亡的。
3、结果与讨论
实验结果,在胃和肝组织中均检出了阿米替林成分,特别应当注意的是盐酸阿米替林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主要表现为阿米替林。
阿米替林的毒性主要表现于抗胆碱能神经作用和对心脏的奎尼丁样作用。其中尤以后一种作用较为严重,可引起心率、心律紊乱,心脏传导阻滞,甚至死亡。本品一般口服1g(纯品)可严重中毒,2g以上可致死。急性中毒可出现口干、便秘、尿潴留、视力模糊、眼内压升高,乏力、思睡、肌肉震颤、狂燥、幻觉、妄想、心率加快、心力衰竭等症状,最后心肌梗塞、呼吸抑制而死亡。
阿米替林药口服后迅速而完全地吸收,1~4小时后在血中浓度达到最高值,可迅速分布到肝、肾、心、肺及脑等组织。当给予治疗量时,约90%与血浆蛋白结合。原体及代谢产物主要由尿排出,少量由粪便排出。其代谢方式较多,氮原子的去甲基化为主要代谢方式,如甲基丙咪嗪、去甲替林分别为丙咪嗪和阿米替林的去甲基代谢物。阿米替林等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在肝中的浓度高于血中,尿中浓度较低。
通过该实验方法,理化工作人员在法医没有从全面的尸体解剖和病理检验上发现死因的条件下,运用平时积累的经验,简化了以前对此类检验的程序,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化验方法来解决遇到的这类问题,为实际工作服好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