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在几起重特大案件中的作用
作者:毕思特科技 来源:毕思特科技 浏览数:1273 发布时间:2018/6/8 9:28:08
足迹在几起重特大案件中的作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社会出现了日新月异的进步,但极少数不劳而获的社会不稳定分子,犯罪手段花样翻新,刑事犯罪手段日趋智能化,作案时常常戴上手套,变换作案工具,案后销毁物证,现场指纹的提取率明显下降,然而“行必留踪”是犯罪分子无法回避的事实,笔者在近几年发生的重特大案件中发现足迹是刑事犯罪现场出现率最高,也是在侦查破案中发挥作用最大的痕迹之一。因此足迹检验鉴定技术利用的好与否,直接影响破案率和破案质量,随着足迹检验鉴定技术不断发展,足迹技术便在侦破大案和疑难案件上发挥了强大威力。在我市足迹多次在疑难大案侦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利用现场足迹,准确刻画作案人数和犯罪分子的脸谱,缩小侦察范围
某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发生一起特大杀人抢劫案件,三名值班人员被杀死、金库内被劫现金260余万元。案发后,中央、省、市党委、政府和公安部、省公安厅领导高度重视,相继作出重要指示,被公安部列入督办案件。现场勘查中技术人员在中心现场办公楼内,进出口围墙处、外围现场公共厕所顶上蹲候处均发现多枚一种鞋底花纹的旅游鞋足迹且杂乱无章。作案工具有铁锤、单刃尖刀等杀人凶器;氧乙炔切割工具类的切割工具,还有老虎钳、撬棒、绳子、交通运输工具等其它工具。从侦察角度来看,切割工具较笨重且这样的恶性案件一个人难以完成。一种足迹,多种作案工具且从侦察角度来看作案人数1人难以完成,此案到底是几人所为呢?指挥层领导提出有没有可能二人或多人穿同一种鞋作这样的案件,遂在公安部、公安厅为首的技术人员对该案现场上的足迹进行逐一过目,交叉比对发现左右脚足迹前掌弓区、后跟磨损特征的形状、位置分别相同,从而认定该案上的多枚同一种花纹足迹为同一双旅游鞋所留,于是技术人员大胆提出该案的作案人数为1人,为了缩小侦察范围又对该案犯的人身特点进行分析,根据步态和步幅特征检验原理推断认为案犯年龄30岁左右,身高170CM左右,体态中等。我们的检验分析,给了领导的决策奠定了基础,按照技术人员刻画的犯罪分子脸谱,在全省范围内排查有前科劣迹的人,最终将犯罪嫌疑人雷某(男,30岁,身高169CM,体态中等)绳之以法,经其交待整个作案过程就他1人。
二、运用现场足迹,大胆串并案件,锁定流窜犯罪嫌疑人,以最快速度破获案件
某厂财计科保险柜内被撬,失窃现金75万余元,被列入督办案件,技术人员在中心现场外围现场提取了三十多枚犯罪分子指纹,三种鞋底花纹的足迹以及其它大量的痕迹物证。前些天全面排查效果不明显,此案陷于僵局。此案前市区三起撬盗保险柜案件串并,并根据现场指纹通过远程比对认定为黄某参与此案。4起案件都是撬保险柜,于是将与这三起案件进行串并,从串并角度来看:作案手法、作案工具有差异;后又将现场上三十多枚指纹与黄某的十指指纹样本进行比对,技术人员经过大量细致的排除工作,确定现场上没有黄某的指纹。此案到底是不是黄某一伙所为?对此技术人员并没有灰心,将4起案件足迹进行逐一比对发现,4起案件上前掌花纹为六角形的皮鞋足迹的后跟位置处磨损特征较好,经检验发现4起案件上该足迹左后跟前侧左角处均有一缺损、前侧距外缘1.4CM处均有一缺口,根据磨损特征检验原理这4起案件上前掌花纹为六角形的皮鞋足迹为同一双皮鞋所留,从而确定案件为犯罪嫌疑人黄某一伙所为。指挥部立即派追捕小组,将黄某为主的盗窃团伙摧毁,经审查其团伙交待在全国范围内作案80余起,涉及的案值120余万元。
三、利用足迹检验技术提供侦察方向,划定侦察范围
某场个体老板韩某妇被犯罪分子杀死在家中,其家中的保险柜被抛在中心现场外300M处的路上,现场勘查中,在中心现场上提取了多枚一种鞋底花纹的平面血足迹,案发后的第一次案件分析会上,对此案是当地人作案,流窜作案,还是本地人与外地人勾结作案,众说纷云,没有统一的定调,指挥领导层临时决定先立着本地做工作,案发后第五天,排查组反馈一条信息,案发前几天,有五个河南籍的人在距中心现场3华里外的河边上逗留过,五人中有一个人在某村的农田行走过,技术人员到达该地点进行勘查,在该村民的农田用石膏提取了二枚立体足迹,虽案发二天后下了雨,二枚立体足迹长度及花纹依然隐约可见,将立体足迹与现场上的平面血足迹进行比对发现,两者拇指压、前掌的磨损特征位置、形状均相似,后送至公安部二所足迹研究室,研究室的同志作出倾向性认定意见(由于立体足迹受到破坏性较大)。这一消息传到指挥部,指挥部立即将大批人马调往河南,将五个人押至东台,经审查,他们交待了整个作案过程,案发前曾在河边上逗留过,在中心现场留下血足迹的案犯交待了在某村民的田间行走过。
四、利用比对足迹,迫使犯罪分子认罪伏法
某废弃的小屋里发生一起杀人焚尸案件,影响恶劣,老百姓反响很大,市县二级技术人员在现场勘查中提取了一枚指纹(犯罪分子遗留物、香烟盒上)和一种布鞋足迹,经市局指纹中心网上比对,认定现场指纹为王某(男,59岁,多次被公安机关处理过)右手拇指所留,遂将王某抓捕归案,对其进行审讯,其交待遗留物案发当天曾被自己的侄子拿去,而其侄子已下落不明,审讯处于僵持阶段,这时技术人员立刻到王某的暂住处搜集王某所穿的布鞋,当天将现场足迹认定为从王某暂住处搜集出来的布鞋所留,这一消息给侦察员注定了审查信心,并将该结论抛给嫌疑人王某,其立即交待整个作案过程,现场足迹为此案的成功告破起着关键作用。
随着电子、化学、物理、医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提取足迹的方法将日益完备,以及足迹技术在理论上达到进一步深化,在应用中更加客观准确,足迹检验技术在破案中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