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毕思特联合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首页 北京毕思特联合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介绍 北京毕思特联合科技有限公司 产品展示 北京毕思特联合科技有限公司 产品列表 北京毕思特联合科技有限公司 产品目录 北京毕思特联合科技有限公司 企业新闻 北京毕思特联合科技有限公司 资质证书 北京毕思特联合科技有限公司 用户案例 北京毕思特联合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交通肇事逃逸案尸体检验统计分析

作者:毕思特科技 来源:毕思特科技 浏览数:1873 发布时间:2018/10/29 9:17:45

17.6K

交通肇事逃逸案尸体检验统计分析

摘要:本文对典型的交通肇事逃逸案尸体检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大多发生在夜间郊区公路;死者男性明显高于女性;集中分布在 30岁至50岁年龄段;损伤多发生于头面及四肢,撞击和摔跌为主要致伤方式,颅脑损伤占死亡原因第一位。

关键词:交通肇事逃逸    尸体检验    统计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跃发展,汽车产业更是迅猛发展。交通事故案件数量逐年递增。其中有些驾驶员因法律意识淡薄,在事故发生后,不积极采取措施,妥善解决事故问题,而是不负责任的逃之夭夭。检验三百余起交通肇事逃逸案中的尸体,从中筛选出290例典型案件。通过对尸体检验资料进行统计,着重讨论交通肇事案中发案时间、死者身份因素、死亡原因及损伤等情况。

1资料及数据

本文资料按统一标准和要求,对290例案卷逐例查阅原始尸检记录和尸检鉴定书,分类填写在统一表格内,最后汇总进行整理分析。

1.1基本情况:死亡人数总计290人。其中男性223人,占76.90%,女性67人,占23.10%。年龄(见表1)最小4岁,最大79岁。机动车司乘人员45人,行人或骑单车245人。身份职业:工人或干部66 人,农民76 人,学生10 人,个体工商户22 人,退休人员20 人,民工或外来人员50 人,无名尸46 具。案件发生地点:郊区公路278 人,占95.86%,市区12人,占4.14% 。肇逃案件事故时间大多发生在夜间,占71.1%;白天少见,仅占13.1%。在夜间尤以19时至22时时段内发生率最高。

从事故时间分析,绝大部分案件都发生在夜间(71.1%)。统计结果显示:发案高峰时间为19时至22时(31.7%)。分析原因可能有两方面因素。一方面因素:在段时间内人们的活动较白天及夜间其他时间要大;白天紧张工作后,在这段时间内精神疲劳且较放松;人们骑自行车时速度较快,加之视线不好、路况较差,而靠近路中央或占用机动车道行驶。另一方面司机因素:司机也因路上人少而加快车速;长时间开车造成疲劳驾驶;夜间视线不好,发现前方行人,采取措施已来不及了。夜间人车稀少,事故又发生在瞬间,客观上对肇事人的侥幸逃逸心理起了作用。再加上晚饭时喝酒,使得注意力、反应能力、动作协调能力都有所下降等均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在侦破的案件中,驾驶员酒后驾车发生意外的占很大比例,因无法细致追查而未能统计。据有关资料统计:一般交通事故高发时间为7时至19时。这与肇逃案时间有天壤之别。这也正是肇逃案性质的特征表现。

发案地点绝大多数在郊区公路,占95.86%。这是因为郊区公路上车速较快,照明条件、路面条件较差,可目击人群少等原因造成。

目前由于对交通肇事的司机处罚力度不够;追逃警力有限;车辆流动性大、机动性大、跨度大;夜间发案后,环境条件差等因素,使得司机往往抱有侥幸心理,能逃就逃。更有一些个体司机利欲熏心,一些公车私用者逃避责任,一些酒后驾车者为躲过处罚而采取一逃百了的对策的,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有关部门应在各个方面加强力度打击肇逃案。加强全民素质教育,法制宣传,改善道路条件,增加安全设施,完善保险措施,设立举报奖励制度,加重对肇逃案中肇逃者的处罚,多管齐下,综合治理,使肇逃案发生率下降。

2.2损伤情况讨论

统计结果显示,肇逃案件尸体损伤部位分布较广,头面部、胸部、四肢,常为多处多损伤。损伤具有一侧性或一侧为重。致伤方式首位为碰撞(57.9%)、其次为摔跌(54.5%)、再次为碾压(35.9%)。交通事故中绝大多数是分离的双方发生接触形成(如:车与车相撞、车与人相撞等)。少部分是单方车辆行驶中的无接触性事故(如:跳车)。由于车辆行驶时具有一定速度,其动能很大,与人体接触时,势必形成撞击伤。如果是车与车的撞击,车的运动方向和速度都会发生改变,那么车厢内的人与车内物体发生接触,亦可形成撞击伤。撞击伤是交通事故中最常见的损伤。摔跌伤是人体与车接触后,再与地面或地上物体相撞而形成。损伤的表现及程度取决于路面的情况、汽车传给人体的动能、人体的姿势及衣着。摔跌伤常于撞击伤同时存在,在尸检中应注意鉴别。

骨折也是交通事故损伤中常见的损伤,多出现在颅骨(51%)、肋骨(42.8%)、四肢长骨(51.7%)。颅骨骨折多表现为颅底骨折或着力部位的线形骨折。符合交通事故中,死者头部与机动车前部、挡风玻璃或地面等大面积平面物体相撞,使头部做加速或减速运动,颅骨发生整体变形超过变形极限而致。当车速较快时头面部受力高度集中,受力颅骨变形较快,力沿颅骨两侧传递相对较慢,颅骨受力部位发生粉碎性骨折。速度月快,颅骨骨折越严重。肋骨骨折呈上下一致性成排骨折。

擦伤、挫伤在各部位都可以形成,尤以头面部和四肢的突出部位更为明显。胸部或背部被撞击时,皮肤的擦伤或挫伤一般不明显,肌层出血相对较为严重。有时皮肤仅见轻度皮下出血,解剖却见广泛的皮下组织挫烂。

四肢损伤亦有其特点。正面撞击时多伤及下肢,侧位撞击时多伤及上肢。碰撞点可有皮肤挫伤,甚至可以反映出撞击点的特征。小腿后侧着力时,胫腓骨骨折,骨折断端可刺破前侧皮肤,形成横行小创口。

挫裂创多分布于头面部。对头面部的挫裂创须仔细检验,以排除工具打击所形成。曾有一例非本文所选案例,一辆机动车撞伤一行人,肇事司机见被撞者未死,回车取出发动机摇把,用摇把打击伤者头部致伤者颅脑损伤死亡,然后逃离现场。法医检验尸体后,作出了正确结论。案件移交刑警办理。破案后凶手得到严惩。

在损伤统计中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有104例具有碾压伤(35.9%),其中50例中二次碾压伤具有明显生活反应。更有部分案件中第一次撞击伤或摔跌伤则相对较轻,不足以致命。司机肇事后不积极把伤者送往医院抢救,而是开车逃离现场,致使后来的车辆从死者身上碾压过去造成伤者死亡。

从死亡原因统计分析,最多见死因为颅脑损伤。这与损伤统计中头部遭到损伤的几率最大相符。同时这与非肇逃交通事故死亡原因特点一致。头部可以直接遭受机动车撞击致伤,也可能机动车撞到身体其他部位,人身体倒地,头部接触地面形成严重的颅脑损伤。颅脑损伤一旦发生往往成为主要死因。在颅脑损伤的案例中,74%的尸体经尸表检验即可明确颅骨骨折。

3结束语

对于交通事故或者交通肇逃案件中尸体的检验,结合现场勘察是非常比要的。根据现场遗留物证的分布、血迹位置、刹车痕迹等,再结合死者衣着情况、损伤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分析损伤的成伤机制;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推断肇事车的车型、车速、以及车的局部特征,为查找及认定肇事车提供有力的线索和证据,更好地打击交通肇事逃逸犯罪。

关于我们 | 企业历程 | 工程案例 | 售后服务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电话:010-56526012 56526048 56526050 QQ:2858076858 3116259816 2767012975
您是第1564828426位访客  备案号:京ICP备13005327号-2 北京毕思特联合科技有限公司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58号
Copyright Right 2004-2026 Powered By bestlh.com Inc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