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毕思特联合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首页 北京毕思特联合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介绍 北京毕思特联合科技有限公司 产品展示 北京毕思特联合科技有限公司 产品列表 北京毕思特联合科技有限公司 产品目录 北京毕思特联合科技有限公司 企业新闻 北京毕思特联合科技有限公司 资质证书 北京毕思特联合科技有限公司 用户案例 北京毕思特联合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模拟画像访问的交际信息

作者:毕思特科技 来源:毕思特科技 浏览数:2397 发布时间:2018/11/6 9:12:15

17.6K

模拟画像访问的交际信息

模拟画像访问是一项交际活动。所谓交际,就是指发生在人与人之间借助于某种符号、传媒传递和交流信息并产生相应行为的一种社会活动,其本质在于信息的传递与交流。从交际学的角度看,模拟画像访问是在画像者和目击者之间借助符号、媒体传递和交流信息产生的社会活动,其本质是犯罪嫌疑人的相貌信息的传递。

画像者只有和目击者交际才能获得犯罪嫌疑人的相貌信息。画像者对犯罪嫌疑人的相貌进行模拟画像,是在犯罪嫌疑人不在眼前并且是从没见过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对画像者来说,犯罪嫌疑人的相貌是一个不确定的事物,那么要进行这项工作,就必须获得足够多的有关犯罪嫌疑人相貌特征的信息。这些信息是画像者自身没有的,只有通过与目击者交际才能获得。

为了方便说明,我们用交际模型来大致表示目击者和画像者的交际过程(见下图)。画像者通过和目击者交流,把他得到的目标信息先记录在画像上,然后目击者对画像上的信息校正并将意见反馈给画像者,画像者理解了目击者的要求再修改画像上的信息,这个过程循环往复,最终会将目击者记忆的信息转移到画像上。

通过模拟画像的交际模型可以看到,模拟画像信息交际过程是由交际双方的一系列互动活动构成,它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信息、信源、信宿、符号、传媒、编码、解码、噪音和反馈。下面对模拟画像访问的各个交际构成要件的作用进行初步分析,将其分为模拟画像访问的核心内容、模拟画像访问的主体、模拟画像访问的信息载体、模拟画像访问的信息编码解码和模拟画像的访问障碍五个部分来阐述。

一、模拟画像访问的核心内容——相貌特征信息

模拟画像是一种信息传递的交际活动,获得相貌特征信息是模拟画像的核心内容。从信息交际的角度来看,犯罪嫌疑人相貌特征信息就是用来消除我们对犯罪嫌疑人不确定性。相貌信息具有以下几种特点:

1、普遍性。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相貌的识别和分析运用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能力。正常情况下,人们是不会对他人的相貌作本质错误的判断,例如,把男性看作女性,把老人当作儿童, 把亲人视作陌生人,把肥胖叫做消瘦等等。这是因为人们已经在实践中逐步建立了识别相貌的“标准”模型。“标准”模型是具有社会普遍性的,会对社会个体产生影响。个体对相貌的认识能力不是遗传的,而是接受了家庭、社会的教育、纠正和评价的结果,并且伴随着个体认知能力的提高而不断发展完善,逐步趋向社会共识。相貌的普遍性为模拟画像交流提供了一个衡量的标准尺度。

2、传递性。信息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传递,主要通过媒体和交流的方式进行。犯罪嫌疑人相貌特征通过目击者的记忆和描述,传递给画像者;画像者把它记录在载体上,重现犯罪嫌疑人相貌。模拟画像上的相貌信息特征可以通过传媒传递给更多的人。

3、时效性。信息的效用有一定的期限。首先,信息的时效性表明了信息的时间价值和经济价值。例如,案件发生后,最迫切愿望是明确案犯的身份和相貌,及时寻找到目击者,迅速获取案犯的相貌信息对案件的侦破是很有意义的,如果不获取或获取不及时,就会贻误战机,影响案件的侦破,甚至丧失破案的有利条件。其次,信息的时效性决定信息的功能、作用和效益。在案件中,时间推移影响着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使用。例如,目击者的记忆会因时间原因而逐渐衰退,具体情景会被遗忘,还会出现错误自信的干扰。

4、共享性。信息可以同时为众多的使用者所共有,这是和信息的传递性密切相关的,它具有传递和共享的共同属性。模拟画像追求相貌信息的目的就在于共享,让更多的侦察员和群众共享犯罪嫌疑人的相貌信息,在信息的基础上共同参与对犯罪嫌疑人的辨认和抓捕工作。

5、寄载性。模拟画像是将犯罪相貌信息物化的过程。信息是抽象的,必须借助一定的载体或者媒介才能传递和交流。表现信息的载体或媒介主要是符号,理论中的信息表现符号叫做消息,消息寄载于一定的物理物体上,就是信息载体。在模拟画像中,只有将目击者记忆中的犯罪嫌疑人的相貌信息转化为一张画像,才能被他人认知识别。

6、滞后性。案件信息的收集和访问工作总是在案发后。因此,案件留存的信息来源或目击者的目击条件是滞后的,模拟画像利用的条件是无法选择、改变和逆转的。


二、模拟画像访问的主体——目击者和画像者

在模拟画像的交际过程中,目击者和画像者是交际的主体,一起构成交际双方——信源和信宿。在交际系统中,信源向信宿发送信息,信源是信息的来源,信宿是信息的接收者。信源和信宿通过反馈活动相互转化角色。反馈是信宿向信源发送信息的过程,使交际成为双向的信息交流。交际过程要求交际主体除了具备观察、思维等基本能力之外,信源应具备选择能力、表达能力、发送能力、表演能力、调控能力和应变能力;信宿应具备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反馈能力。模拟画像访问的交际主体有以下特点。

1、目击者是记忆了犯罪嫌疑人相貌信息的人。他(她)对犯罪嫌疑人相貌信息的认知程度和辨认准确程度,是决定模拟画像成败的关键。具体案件中的目击者是特定的,我们难以对他(她)自身能力高低加以要求。为了模拟画像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目击者应具备最基本的条件。

①目击者必须是具备正常思维和行为状态的人,就是指有正常完整思维和认知能力并且有准确的表达能力的人,不能包括那些病态者,丧失正确表达的语言能力或认知能力低下的人(如神经病患者、幼儿和老年痴呆者)。

②目击者所描述的犯罪嫌疑人必须是自己亲眼所见,即目击者所见到的犯罪嫌疑人是客观存在的。必须杜绝谎言、假设和推理,也必须防止目击者的描述想象幻觉,或偏离于犯罪嫌疑人的描述。

③目击者应当自愿接受访问。访问应该建立在访问双方的目标一致的基础上的,不能带有强制和胁迫行为。如果一个目击者因为种种原因坚决不愿合作,或者是思想顽固的涉案人,那么在他没有转变思想之前,是无法进行画像工作的。

2、画像者是模拟画像交际组织者和画像工作的承担者,应了解有关人类学、心理学、相貌学、交际信息学和法学等理论知识,运用绘画、摄影和计算机图像处理等技术,善于借助人像图谱、色彩图谱等辅助说明的工具,应具有较强的社交能力、观察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了保证信息交流畅通,获得更多更准确的犯罪相貌特征信息,画像者具备较强的人像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应该掌握模拟画像访问过程的一般规律,分析和解决在模拟画像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干扰障碍。优秀的画像者始终对工作充满信心和热情,能对目击者进行科学系统引导和耐心的访问,能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能及时地克服访问中的噪音。


三、模拟画像访问的信息载体——言语交际符号和非言语交际符号

言语交际符号和非言语交际符号是人类交际符号系统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在交际过程中相互说明、相互补充,只有恰当的结合使用两种符号,才能在交际活动中发挥最佳作用。

言语交际符号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包括口头言语交际和书面言语交际符号。描述人物相貌的言语非常丰富,诸多文学作品对人物的刻画,也可以达到形象生动、逼真传神的程度。掌握相貌知识的人,能够以敏锐的观察力充分认识相貌特征,通过言语准确表达相貌的本质结构。但是,通过言语客观准确的描述相貌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而且能对相貌准确描述的人是非常少的,对于寻常百姓来说,常常是“茶壶倒饺子——有货吐不出”。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注意运用动作手势、身体姿态、表情等非言语交际符号进行交际活动。

非言语交际符号包括动态交际符号、静态交际符号、情态交际符号、触摸语交际符号、近体学交际符号、标志语交际符号、辅助言语交际符号和类语言交际符号。运用非言语交际符号可以部分替代语言的功能,加强语言效果,更加有效的启发目击者。

信息得以传递的媒介就是传媒,符号化的信息只有以媒介为中介才能被人接受。模拟画像就传递犯罪嫌疑人相貌信息的传媒。在模拟画像过程中,利用传媒可以扩大交流信息量,加强对描述相貌的印证和物化,如使用具备特征的模特或人像图谱模型。人像图谱模型利用人群相貌的相似性和特殊性原理,选取具有代表性面部结构和五官特征的图片,是让目击者进行比较分析的专门资料。利用人像图谱模型,目击者就可以通过回忆对其辨认、比较,更准确地向画像者表达自己的意见;画像者更加容易选取和修改画像。

四、模拟画像访问的信息编码与解码

编码是把原始信息变成符号化信息的措施,其目的是使信息保证一定质量的条件下,尽可能迅速的传递到信宿。完整准确、解码唯一和码位简洁是编码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模拟画像过程中,编码要完整、准确地表达和传递犯罪嫌疑人相貌信息内容,其关键在于正确地选择恰当的词语符号和符号的准确搭配组合。我国对体貌特征进行了详细分类和编码(参见公安部违法犯罪信息和刑事相貌学像貌编码),为相貌编码提供了统一的标准。

解码是对发来的信息符号进行破译、领会和理解,以恢复其原义,进而获得信息的一种思维过程,即是把信号翻译成文字、图像的过程。这个过程分为感知阶段和理解阶段:感知阶段主要是利用人的感觉器官感知事物和信号;理解阶段主要是运用分析系统、知识系统、语境控制系统和推理系统等认知系统掌握整个符号信息的全部意义。解码的前提条件是:1、建立一个“公共信号库”。人们只能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的范围内进行编码和破译信息,交际双方知识和经验范围的交叉重叠,解码活动才能够有效进行。2、正确的利用语境。语境有助于言语符号的意义专一化准确完整的理解符号负载的信息。

在模拟画像实际工作中,大多数目击者会脱离“标准”的相貌编码而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描述犯罪嫌疑人的相貌,对此,画像者只有扩大相貌语言符号库、丰富生活经验和常识、加强相貌知识积累、提高修养才能更好的理解目击者发出的信息。

五、模拟画像访问的噪音

在人们的交际过程中普遍存在交际噪音,交际噪音是交际过程的干扰和障碍因素。模拟画像访问也存在着交际噪音问题,它是指在对正常状态下的目击者访问的过程中阻碍沟通信息的因素。例如模糊性言语、不同语言的差异、个体之间的文化差异、心理障碍、吵杂的环境噪音和简陋的工具等因素,都会影响、制约、干扰和阻碍访问双方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一般来说,模拟画像访问的噪音有心理学噪音、语言学噪音、社会学噪音、文化差噪音、物理学噪音五个方面。

1、心理学噪音,是指非病态意义上的正常人在交际过程中阻碍彼此交际的心理因素。由于形成的归因不同,它可能会表现出孤僻、羞怯、偏狭、嫉妒、猜疑、自卑、逆反、报复、世故等不同的现象。这种障碍纯粹是交际主体自身的主观原因所导致的。

2、语言学噪音即交际语言的障碍,包括语言的特征和不同的语言两个方面。其一,语言的模糊性交际障碍。客观世界的模糊性决定了语言的模糊性,模糊性是语言的自然属性。例如高矮、轻重、好坏、胖瘦、大小等都是一些常见的模糊性言语交际符号。其二,不同种语言符号交际障碍。不同语种和方言的人在一起交流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3、社会学噪音。我们将交际过程中因交际双方的地位和角色等社会学因素而造成的交际障碍称之为社会学噪音。例如,贫富者之间,上下级之间,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等地位上的差异常常是交际双方的关系和语言呈现出不平等的状态,进而干扰和妨碍交际双方有效传递和交流信息。社会学噪音,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生活中的众多矛盾产生的,另一方面是由于交际过程中的误解产生的。

4、文化差噪音是指因交际双方的文化差异而导致的交际障碍。不同的文化群体因为生活经验、思维方式的不同,形成各自独立的交际符号体系,造成对事物分类的差异。文化差噪音是跨文化交际活动经常遇到,干扰人们对交际信息的准确解释,妨碍了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进行交际信息的有效传递与交流。

5、物理学噪音指的是妨碍和干扰交际主体之间有效传递和交流信息的外在客观环境。任何交际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等物质环境中进行,构成物理环境的各种因素既可以促进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也可以干扰和妨碍交际活动的有效进行。例如,在办公室进行模拟画像工作时,无关人员的走动、喧哗,窗外的汽车喇叭声,响亮的电话铃声等都会分散交际双方的注意力,干扰交际符号的编排和译解,妨碍信息的发送和接收,进而影响交际活动的效果和质量。物理学的噪音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虽然不能完全消除它,但是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和克服干扰因素。

关于我们 | 企业历程 | 工程案例 | 售后服务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电话:010-56526012 56526048 56526050 QQ:2858076858 3116259816 2767012975
您是第1564828426位访客  备案号:京ICP备13005327号-2 北京毕思特联合科技有限公司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58号
Copyright Right 2004-2026 Powered By bestlh.com Inc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